德智馨远 草木荣华
受聘仪式:陈新校长为蔡宗苇教授颁发聘书 学术报告题目: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对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子毒理研究报告人: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时间:2015年4月24日(星期五)下午4点地点:广东工业大学大讲堂圆弧报告厅欢迎师生参加! 报告主要内容: 许多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具有类激素的性质,可以通过激素相关的受体干扰生物体的内分泌,破坏机体激素代谢的平衡。此外,部分污染物在某些酶作用下的代谢产物可以与蛋白质或者DNA形成复合物,造成分子的功能性损伤和人体身体健康问题以及多种疾病。然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体内的含量比较低,受它影响的内源性物质的含量也是微量的,而且其分子毒理机制研究长期被忽视,有毒物质的复合健康效应研究也很少,有些新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甚至还没有可靠的毒理或毒性数据。这些事实对我国科学家争取进行独立和前沿的环境生命科学研究既有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本文阐述利用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相结合的平台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理效应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例子包括利用电喷雾电离技术检测环境污染然物与DNA形成加合物从而造成DNA损伤;分析污染物与内源性激素与相关受体的竞争性结合;利用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检测污染物(如TCDD)作用后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从而推断其毒理和毒性作用机理,并探索发现与重大疾病(肝癌、老年痴呆、糖尿病等)以及表观遗传、跨代遗传相关的小分子生物标志物。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利用蛋白质组学探讨污染物和蛋白结合的产物信息,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考察其和蛋白作用的机制,进一步研究污染物的毒性机理;另一方面利用定量和靶向蛋白质组学研究影响上述代谢通路和代谢水平变化的关键蛋白或代谢酶靶点,以及这些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的影响和调控作用,以期证实环境污染物的分子毒理和毒性作用机理。 蔡宗苇博士 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2014年被广东工业大学聘为“珠江学者”。蔡宗苇博士1982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90年10月获得德国Marburg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91-93年在美国Nebraska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蔡博士2001年1月回香港浸会大学工作, 2007-2011年任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现被聘为化学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时兼任研究院副院长,二恶英分析实验室主任,以及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蔡博士是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海外,香港和澳门)获得者, 2004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海外知名学者”,2008-2011年受聘福州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大学以及多所中科院研究所的客座教授。 蔡博士在质谱分析化学领域工作近30年,主要从事环境化学和生物分析科学的研究, 主持过美国、德国、中国、香港等地的国际科学基金多项,在国际性SCI杂志发表论文280多篇,受聘为《中国质谱》;《环境化学》;《色谱》; 《科学通报》;《中国化学快报》;“Rapid Communication in Mass Spectrometry”; “Talant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等杂志的编委。现为“Rapid Communication in Mass Spectrometry”编辑。 蔡博士曾经担任“香港质谱学会理事长”和“香港德国校友联谊会副会长”。现为“中国色谱学会”、“中国质谱学会”、“中国环境毒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香港蛋白组学学会”理事,以及“中国环境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厦门大学旅港校友学会”副理事长。
下一条:工大环保讲座(五)——郑泽雄高工: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关注点及编制注意问题